在北梅國中教學的日子裡,每天都有不同的體悟跟想法,今天同樣有音樂課,在課程內容上,只是讓學生唱歌並且搭配昨天所使用的回收樂器,像是塑膠杯、吸管、紙盒……等,主要還是讓學生快樂的唱歌。

    原先我是安排讓學生一段一段漸進的方式來將整首歌曲練完,但是這次的課程讓我體認到不是只要跟著自己的流程跑就好,需要在課堂中觀察學生的興趣及眼神的不同,來做流程上的改變,一開始學生的認知是這堂課的主題為歌唱,但在被我打斷歌曲停下來講述內容時,感覺學生開始漸漸不耐煩,他們就是想藉由唱歌發揮自己,到了後半課程趕緊讓他們唱完整首歌並加入不同的樂器,像是教室的木箱股、鈴鼓等,這樣才使學生們再活絡起來。

    在教學現場,課程安排的異動取自教師的安排,教師透過學生的反應來做不同的調度,並且隨著學生不同的情緒反應都得應變,像是有的學生可能中午沒睡好,有的有起床氣,有的或許剛跟別人發生不愉快的摩擦等,這些是老師上課前不會知道的,這時臨場反應就相對重要,不能一意孤行的執行既定的課程,這樣只會造成學習成效不彰,而這些也便是最近讓我思考最多的部分,怎樣安排課程才能不無聊且吸引學生的目光,並且讓學生對這堂課有所期待呢?

    今天也開始著手進行結業式表演的部份,透過平常與學生的相處及觀摩音樂課中,讓我們決定以現場演奏及演唱的方式來帶給學生驚喜,這也是我第一次學習怎樣將不同樂曲串連在一起,並學習許多不同樂器,並教授給夥伴們,也謝謝有一群跟我一樣熱愛音樂的夥伴,才能讓這樣的計畫得以實踐。這對我們來說將會是最難忘的合作、最難忘的一場表演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2016史懷哲團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